水門案:美國特偵組和差點被彈劾的總統尼克森
前美國總統尼克森,1970年代在白宮也成立過「特偵組」,英文叫作Whitehouse Special Investigations Unit。不過這個美國特偵組,是只有總統親信知道的地下組織,專門給總統用來處理自己和政敵的醜聞等「國家安全議題」,例如去偷反越戰爆料者的就醫紀錄、整理對手的公司資料給稅務機關查帳、去在野黨辦公室偷裝竊聽器等等等。
著名的「水門案」,就是美國特偵組派人前往位於華盛頓水門大樓的在野黨總部,偷偷copy文件和安裝竊聽器的時候,不慎被警衛逮到而爆發。(事後調查才發現,這次潛入已經是第四次潛入)
一開始,尼克森想要用中情局(CIA)以國家安全理由接手,來阻止聯邦調查局(FBI)探員繼續追查這件案子,然而中情局並不願全力配合。眼看擋不住FBI探員的調查,尼克森跟幕僚就想了另一套劇本:去在野黨總部偷資料和裝竊聽器等行動,都是「尼克森總統連任競選委員會」的下屬私自策劃,尼克森本人完全不知情。如此一來,這些問題都是「民間支持者」所為,跟白宮(總統府)內部毫無關聯。
於是,尼克森迅速指派一位白宮顧問Dean,進行白宮內部的「政風調查」。自家人查自家人的調查結果,「證實」白宮內部並沒有人涉入水門案。
就這樣,檢察官只起訴了在現場被逮到的小組人員,尼克森也在接下來的選舉中以壓倒性的票數順利連任總統。
然而在法院宣判定罪沒過多久,因帶隊潛入民主黨總部而正準備蹲苦窯的特偵組幹部McCord,在獄中突然翻供,指控尼克森心腹幕僚白宮顧問Dean和司法部長Mitchell等人都有涉案。
為了避免弊案之火燒到自己,尼克森只能痛心表示識人不明。總統手起刀落,在一週內就要求被指控的三位白宮幕僚和司法部長辭職,並且隨即召開記者會,強調自己完全被蒙在鼓裡,將「尊重司法,全力配合調查」。
三個禮拜後,在以著名的「深喉嚨」(Deep Throat)線人爆料為代表的輿論壓力下,尼克森總統任命特別檢查官Archibald Cox進行水門案的專案調查。
白宮方面真的最配合調查的人,大概是被迫辭職的美國余文Dean。Dean被尼克森切割、要求辭職的一個月後,也跟著轉為汙點證人。他在參議院進行供述,表示尼克森從策劃偷資料到事後滅證的行動都完全知情。甚至還進一步抖出,尼克森除了派特偵組去在野黨總部偷資料竊聽,還進行一個更大的、監聽國內外對手的計畫,叫作Huston Plan。
尼克森當然否認這些指控。而因為沒有能夠證明總統直接涉案的證據,整件弊案就要在雙方各說各話下被解讀為「政黨惡鬥」收場。
就在此時,Dean緊接著爆料,尼克森總統曾經派人秘密裝置一套自動錄音系統。這個系統的先進技術可以自動密錄任何人跟總統的談話。白宮特勤局在總統認為需要側錄的各個地方都有裝設,包括總統辦公室、內閣會議室和大衛營等等。
如果能找出這些錄音帶,就能掌握總統與幕僚討論相關案件的直接證據。
這些錄音帶當時仍然在白宮手上,雖然特別檢查官Cox要求解密8捲相關時點的錄音帶作為證物,並且也獲得法官支持,但尼克森當然完全不想交出來。
尼克森用行政權獨立和涉及國家安全為由,拒絕交出錄音帶。他透過司法部向Cox表示,錄音帶只能播給一位民主黨參議員聽,再由這位參議員向檢察官報告摘要內容。
檢察官Cox又不是豬頭三,怎麼可能讓尼克森找來的人作摘要給他辦案,於是立即否決了這個提議,仍堅持要親自調閱這些錄音帶。尼克森就透過他的上級下手,要求司法部長開除Cox,甚至在一天之內撤換了兩位不願配合的司法部長,直到換上第三個司法部長,才願意幫總統開除這位特別檢察官。
不過尼克森大費功夫弄掉Cox之後,新上任的特別檢察官Leon Jaworski並沒有被嚇倒,仍然要求白宮交出相關錄音帶原稿,並且進一步將此要求上訴到最高法院。最高法院最終裁定,依照特別檢察官的要求,白宮必須交出64段對話的相關錄音作為證物。
有趣的是,在一捲水門案爆發三天後的錄音帶中,出現一段長達18.5分鐘的沙沙雜音,按照其時間,被認為應該是尼克森跟白宮幕僚長Haldeman討論水門案善後處理的關鍵對話。對於這個「完全沒有錄到」的情況,白宮方面有一位秘書出來作證自首,說她在打錄音帶逐字稿時突然有電話打來,她以過人的肢體柔軟度,一邊接位在身後的電話,一邊踩著桌下的錄音踏板,把5分鐘的錄音帶給洗掉了。(可惜那幾天沒下雨,不然說落雷打壞錄音機也可以啊)
不幸中的大幸,尼克森沒有像我國監察院秘書長直接銷毀大量檔案,或是像我國調查局讓重要歷史檔案擺在廢墟裡面自然風化,於是特別檢察官Jaworski在這些錄音帶裡面,還是找到了一段白宮方面沒有銷毀完全的對話。這段對話是在弊案爆發後一週,尼克森和幕僚在討論如何指示CIA正副局長,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FBI作進一步調查。
這段錄音的公開,雖然無法直接證明尼克森作為水門案的共謀,卻證實尼克森試圖干預水門案的公正司法調查。過去尼克森宣稱水門案他毫不知情,絕對沒有指派下屬進行竊聽等等的說法,也就不再獲得任何人信任。原先支持總統、反對彈劾案的執政黨國會議員,紛紛跳出來,改口說他們將支持彈劾總統。連原先認為不應公開白宮錄音帶的律師,也公開指責「總統欺騙全國跟我們兩年多」。
在眾叛親離,民意支持度可能差不多掉到9.2%左右的情況下,尼克森作了一個重大決定。與其獲得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彈劾的總統的「歷史定位」,他選擇召開記者會,宣布自己為了「促進全國團結」辭職。
雖然尼克森始終沒有認錯,並且在辭職後隨即獲得繼任總統的特赦,但是他的辭職至少顯示,即使是美國這個賦予總統相當大權力的憲政體制,也無法容許總統專權的範圍擴張到這個程度。
這個事件的調查過程也清楚展現,司法和國安單位不是生來就會保持中立、懲奸除惡,而是要有為其獨立性奮鬥的人,以及足夠的制度保障,才能阻止它們被執政者操弄。美國國會就在這次教訓中,更新了一系列約束總統權限和保存行政檔案的法案。
這是美國1970年代的經驗,希望臺灣可以從中學到一點東西。